重庆潜能集团重庆潜能集团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E'ws Centre

2014年我国天然气行业10大重大事件盘点

日期:2015-01-19
分享:

  2014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天然气供应价格的调整及国际油价的下跌,使得我国天然气行业发展特别是天然气市场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一年中,天然气产业链发生了一些显著的变化,同时国家主管部门制定了一系列影响行业变化的重大政策,促使我国天然气产业发展进入新的态势,本文选出影响天然气行业的10个重大事件进行盘点。
  一、能源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发布,到2020年天然气比重达到10%以上
  事件回顾:面对全球能源格局新变化,顺应国际能源发展新趋势,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今年上半年两次召开重要会议,研究我国能源安全和战略问题。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听取关于能源安全问题的汇报,并发表重要讲话,确立了“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发展国策。总理主持召开国家能源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研究讨论《能源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明确了我国能源发展的战略方针和目标。《行动计划》是对这两次重要会议的集中贯彻落实,是今后一段时期指导我国能源发展的行动纲领。《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坚持“节约、清洁、安全”的战略方针,重点实施“节能优先、绿色低碳、立足国内、创新驱动”四大战略,加快构建低碳、高效、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体系。在《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了“要积极发展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提高天然气消费比重,到2020年,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提高到10%以上”。
  点评:《行动计划》的三大看点:一是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保障能源安全;二是控制煤炭消费,优化能源结构;三是推进能源体制改革。具体如下:①行动计划明确,到2020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8亿吨标准煤左右,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42亿吨左右;与此同时,我国能源安全问题日趋突出,为此,行动计划明确,到2020年,国内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到42亿吨标准煤,能源自给能力保持在85%左右。②行动计划提出,要积极发展天然气、核电、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推动能源结构持续优化;提高天然气消费比重,到2020年,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提高到10%以上。实施气化城市民生工程,到2020年,城镇居民基本用上天然气。国家在能源发展战略中强化了天然气的地位。③行动计划提出,要推进能源价格改革,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电力体制改革步伐,推动供求双方直接交易,构建竞争性电力交易市场;在能源监管方面,行动计划提出,强化能源监管,健全监管组织体系和法规体系,创新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能,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为能源产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总的来说就是在控总量、调结构、促改革三个方面对我国未来的能源形势提供指导方向。
  二、天然气需求增速放缓,供需形势好转
  事件回顾:2014年我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1809亿立方米(不含港澳),减去损耗及轻烃回收减量,我国天然气绝对消费量为1755亿立方米,较上一年增长115亿立方米,增长率7%。2004年~2014年天然气绝对消费量年均增长141亿立方米,年均增长率17.7%。其中:2004年~2010年均增长120亿立方米,年均增长率20.8%;2010年~2014年,年均增长174亿立方米,增长率13.2%。
  2014年增速处于近年来最低水平,增速明显放缓,受市场需求紧缩影响,在迎峰度夏及采暖季均未出现气荒,特别是在非采暖季资源量供应出现宽松。
  点评:2014年全国天然气绝对消费量1755亿立方米,较预期1864亿方少109亿立方米。受经济不景气以及天然气价格改革等因素影响明显,在用气需求较旺盛的沿海地区,用气积极性较低,发电及工业用户用气呈现出“用气疲软”,区域内天然气消费量与往年基本持平,尤其是部分用户出现以其他能源替代天然气的局面。
  而且价格是导致下游需求受到抑制的主因,天然气市场需求得不到释放,对天然气产业的快速发展影响加重,随着门站价格的上涨,上游供应商则加快了天然气资源的获取,2014年新增资源就有青岛LNG、海南LNG、荔湾海气、煤制气等,上述资源将在2015年大幅增加供应,而市场需求增速显然慢于资源量的快速上涨,供求关系将出现新的变化,如果受经济、门站价格等因素的进一步影响,天然气市场将发生供大于求的局面。
  三、中俄东线天然气供气协议签订,我国四大天然气进口战略通道将变为现实
  事件回顾:2014年5月21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在上海签署了《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结束始于2004年的中俄天然气谈判“马拉松”。根据双方商定,从2018年起,俄罗斯开始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向中国供气,输气量逐年增长,最终达到380亿立方米/年,累计30年。主供气源地为俄罗斯东西伯利亚的伊尔库茨克州科维克金气田和萨哈共和国恰扬金气田;俄方负责气田开发、天然气处理厂和俄罗斯境内管道的建设;中石油负责中国境内输气管道和储气库等配套设施建设。每年380亿方进口天然气资源将进一步满足我国对于清洁资源的渴求,并将通过管道联网,平衡全国供气格局。
  点评:中俄两国天然气供应谈判至2014年已维持十年之久,最大争议在于价格和天然气管道续建问题。从2006年开始,中俄就开始设计从东西两线建设天然气管道,俄气公司与中石油签订了合作备忘录。中俄东线天然气项目的最终落实意味着我国天然气进口多元化的战略布局基本完成,中国天然气进口东北、西北、西南及海上四大通道的布局最终敲定。
  2006年5月份中海油广东深圳大鹏LNG的正式投产,拉开了我国从海上通道进口LNG资源的序幕,随后上海、莆田LNG接收站的相继投产,表明了我国海上进口通道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2009年底,中亚一期设计输气能力为 300亿立方米/年的天然气管道顺利投产,标志着我国西北天然气进口通道的顺利打通;2013年9月份,设计输气能力为120亿立方米/年的中缅天然气管道顺利投产,标志着我国西南天然气进口通道的形成;2014年5月份中俄东线天然气项目的最终落实,意味着我国天然气进口多元化的战略布局基本形成,有助于实现天然气进口的多渠道、多来源与多品种,对于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意义重大。
  四、天然气定价调整方案进一步深入,力推新的定价机制形成
  事件回顾:为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保障天然气市场供应及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节能减排,进一步利用价格杠杆促进天然气资源开发和引进,引导资源合理配置,2014年8月12日国家发改委出台《关于调整非居民用存量天然气价格的通知》(发改价格[2014]1835号),决定自9月1日起调整非居民用气存量天然气门站价格,居民用气门站价格不作调整。《通知》规定,非居民用存量气最高门站价格每千立方米提高400元,广东、广西存量气最高门站价格按与全国水平衔接的原则适当提高,化肥用气调价措施则暂缓出台,同时指出要进一步落实放开进口液化天然气(LNG)气源价格和页岩气、煤层气、煤制气出厂价格政策。
  点评:此次价格的调整是继2011年广东、广西天然气价格试点改革和2013年天然气价格调整的基础上提出的,重点是为了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利用价格杠杆促进天然气资源开发和引进,提高天然气供应能力,引导资源合理配置。此次调整基本完成了我国天然气定价机制由“成本加成法”向“市场净回值法”的过渡,也进一步推进了2015年存量气与增量气门站价格并轨目标的实现。此外,这次调价方案中居民门站用气价格不作调整,因此对居民生活和价格总水平没有直接影响。对用气工业企业,用气成本会有所上升,这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淘汰部分落后产能。而且,由于调整后的气价与燃料油和液化石油气等可替代能源价格相比,仍具有竞争力,因此气价调整对工业企业整体影响有限。总之,此次调整是为了达成明年存量气价与增量气价并轨、分步理顺存量气价格目标而迈出的第二步,因而对于调动天然气生产企业的积极性意义重大,也是克服我国天然气发展瓶颈的重要举措之一。
  五、最大单体海相气藏龙王庙气田投产,最深海相气藏元坝气田投产
  事件回顾:2014年3月21日,磨溪区块寒武系龙王庙组气藏年产气10亿立方米的试采工程投入运行,年产气60亿立方米的产能工程正在建设中,并启动了年产气60亿立方米产能工程的前期工程。截至目前已累计生产天然气8.93亿立方米。据国际相关机构预测,中石油安岳气田龙王庙组气藏新增天然气证实储量1875亿立方米。而国家储委审定的数字显示,磨溪区块主体构造龙王庙组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4403.83亿立方米,与普光气田相当,技术可采储量3082亿立方米。
  12月25日,我国首个超深高含硫生物礁大气田——元坝气田正式投产,一期建成17亿立方米净化气产能,到2015年底二期全面建成后,年产量将达34亿方。已探明天然气储量2194亿方,气藏平均埋深约6700米,元坝气田自12月10日试产以来,累计外销天然气2200万方,目前日生产净化气230万方。
  点评:龙王庙气藏具有储量规模大,含气面积大,气井产量高,气藏压力高,天然气组分好,勘探效益好,试采效果好等特点,这是目前我国发现的单体规模最大的特大型海相碳酸盐岩整装气藏。此次龙王庙气藏的投产,平均单井测试日产量达110万立方米,投产气井平均日产量为60万立方米。标志着我国天然气田的勘探开发由浅层过渡到深层,这一气藏的发现不仅是我国寒武系地层发现的重大突破,还说明我国常规天然气田的勘探开发有很大潜力。
  元坝气田是我国首个超深高含硫大型气田,具有超深、高温、高含硫、多压力系统、气水关系复杂等特点,元坝气田101-1H井创超深水平井井深7971米最深世界纪录,其绝大部分物资实现国产,自主研发并应用中国第一套天然气净化装置工艺包。通过元坝气田的开发建设及投产,不仅推动了我国重大装备国产化,也大大减低了开发成本。我国已经形成了国际领先的‘特大型高含硫高产高效开发技术’等一系列创新成果,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开发特大型超深高含硫气田核心技术的国家。
  元坝气田和龙王庙气田的投产将极大的缓解我国西南地区的用气压力,将为川气出川和全国气网提供更为充足稳定的资源。
  六、中石化山东LNG接收站建成投产,三大石油公司均实现LNG进口
  事件回顾:2014年12月13日,来自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切尔西”号海轮装载着约15万立方米LNG停靠在胶南市董家口港,标志着中石化首个LNG接收站项目在山东正式投入运行。山东LNG项目是国内建成的第十一个LNG接收站,该项目于2012年3月16日开工,由接收站、码头工程和外输管线工程三部分组成,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投资105.6亿元,主要建设完成 3座16万立方米储罐,设计年接转能力为300万吨,相当于40亿立方米天然气,可供2200万户家庭用气,有力地缓解了山东及华北地区的“气荒”。
  点评:2006年,作为国内首座LNG接收站项目——中海油深圳大鹏LNG顺利投产,一期接收能力在370万吨/年;2011年,中石油首座LNG接收站——江苏如东LNG接收站投产运营,一期接收能力350万吨/年,中石化山东LNG的顺利投产,标志着我国三大石油公司均已实现LNG进口,截止到2014年底我国已投产LNG接收站共计11座,总接收能力达到3420万吨/年。目前“三桶油”已签订LNG总资源量为4795万吨/年,其中中海油资源量为2440万吨/年(包含100吨/年协议量),中石油为1025万吨/年,中石化1330万吨/年,预计2020年前我国LNG进口量将达到4900万吨。伴随着LNG进口量的增长以及LNG接收站的增多, LNG市场竞争势必更加激烈。
  七、中亚C线投产,西三线西段全线贯通
  事件回顾: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C线工程于2012年9月全面启动建设,2013年年底完成线路整体焊接工作,实现线路贯通,并于2014年5月31日全面投产,C线是中国石油在已建成投运的A、B线基础上,规划建设的又一条能源大动脉。C线与A、B线并行敷设,线路总长1830公里,管径1219毫米,设计年输气能力250亿立方米。管线起于土乌边境的格达依姆,经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于我国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入境,与国内的西气东输三线相连。西三线工程全长7378公里,沿线经过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和广东10个省区,年设计输量300亿立方米。西三线采取分段、分期建设投产的方式,霍尔果斯—中卫为西段,中卫—吉安为中段,吉安—福州为东段。东段和西段工程于2012年10月16日开工,中段工程预计今年年底开工。8月25日,随着西气东输三线位于甘肃省瓜州县的瓜洲站最后一道焊口的完成,全长2445公里的西气东输三线西段全线贯通。
点评:2015年年底C线相关配套设施全面建成后,这条管道将达到年250亿立方米的设计输气能力,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总输送能力将达到年550亿立方米,可满足国内1/5以上的天然气消费需求,相当于每年替代0.73亿吨煤炭,可分别减少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排放0.78亿吨、121万吨。西三线作为我国首个引入社会资本和民营资本参与建设的国家重点工程,首次大规模应用国产电驱、燃驱压缩机组和大口径高压球阀。通过开展0.8强度设计系数管线建设,使我国管道设计系数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八、新奥进口LNG开创民企第一单,基础设施向第三方开放成为现实
  事件回顾:2014年12月23日,满载着新奥集团采购的6万吨进口LNG现货的SONANGOL BENGUELA号船舶,顺利靠泊南通洋口港中石油江苏LNG接收站,开始接卸作业。新奥集团通过此次与中石油合作,成为国内首家成功利用油气管网设施开放进口LNG的民营企业。目前正在及计划建设LNG接收站的民营企业已有6个,总接转能力在2000万吨/年以上,包括新奥集团、新疆广汇、哈纳斯集团等。
  点评:新奥集团接收LNG成功标志着《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管办法》的颁布实施得到落实,更意味着我国LNG进口及进口终端正式向民企放开,打破了先建站后进口的传统LNG国际贸易模式。2014年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超过32%,国内LNG接收站总接收能力达到3420万吨/年。新奥集团打破了先前“三桶油”垄断LNG项目的市场格局,对民企国际进口作业提供了经验典范,推动了LNG进口市场的多元化发展。该船进口LNG足以满足江浙地区城市公交车辆行驶160余万公里,将有效缓解冬季用气高峰期的供需矛盾。
  九、中海油荔湾气田投产,我国深海天然气生产令人期待
  事件回顾:荔湾气田于2006年6月被发现,2009年初启动开采,项目位于香港东南面约300公里,是中国南海首个深水天然气项目,共分三个气田,分别是荔湾3-1、流花34-2以及流花29-1。今年3月荔湾3-1气田投产,12月项目的第二个气田流花34-2也开始投入生产。流花34-2气田将在荔湾3-1气田原有的天然气产量之外,每天生产约3000万立方英尺天然气。两个气田开采的天然气,在高栏陆上天然气终端提炼,并在沿海地区进行销售。荔湾天然气项目三个气田共同使用一套海底生产系统、海底管道运输及陆上气体处理设施。流花29-1气田距离荔湾3-1气田东北方向43公里,其水下设施将与荔湾3-1中央设备平台连接起来。预计可日产天然气161万立方米。
  点评:我国海洋油气资源丰富,渤海有油,南海有气。其中南海海域天然气储量75539亿立方米,被称作“第二波斯湾”。这些油气资源大多分布在3000米以下的深海里。我国深海油气开发起步晚,技术和设备都落后于国外先进水平。中海油荔湾是中国第一个深水天然气田项目,是中国开采南海深水下能源储备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中石油和中石化也相继涉足南海深水油气开发,并获得相应区块。虽然目前中石油和中石化都还没有在南海打下第一口井,但是中石油和中石化都将深水开发列入重点发展项目。中石油已经对一些区块做了部分前期勘探测量工作;再者,《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加强渤海、东海和南海等海域近海油气勘探开发,尽快突破深海采油技术和装备自主制造能力,大力提升海洋油气产量。我国第一个深海天然气田项目荔湾气田的投产以及《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中对我国深海油气资源开发的重视,标志着我国深海天然气将迈入一个全新的时代,“海气登陆”步伐有望加快,深海天然气将很快成为我国天然气安全供应强有力的保障。
  十、煤制气项目运行不稳定,煤制气发展备受争议
  事件回顾:截止2014年底,我国投产及在建煤制气项目7个,总规模为224亿立方米,已发路条项目23个,总规模为994亿立方米。已投产煤制气项目为大唐克旗和新疆庆华,投产规模31.05亿立方米,2014年煤制气产量7.6亿立方米,开工率不足25%。其中大唐克旗煤制气项目在2014年1月份投产不足一个月的时间因气化炉发生故障而停产检修,经过两个多月的抢修调试直至4月3日重新并网供气,8月10日项目停车进行年度例行检修,12月中旬恢复向北京供气;新疆庆华煤制气项目4月份进入春季检修阶段,于5月14日并网供气,8月中旬进行秋季检修,11月7日恢复生产向西二线供气。由此可见,煤制气项目每年需要进行检修,生产运行不稳定。
  点评:《天然气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到2015年煤制气产量为150-180亿立方米,国家能源局初步规划到2020年煤制气产量达到500亿立方米以上。但由于煤制气项目属于煤化工范畴,是高能耗企业,平均生产每千立方米天然气耗水量高达7吨以上,且煤制气项目主要位于新疆、内蒙等富煤少水区域,专家对发展煤制气持不同意见。一方面,国家能源环境政策中提出进一步削减煤炭使用量,其中《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中提出到2020年全国煤炭消费比重降至62%以内,发展煤制气并没有直接减少煤炭消费量和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只是间接的鼓励了煤炭消费和环境污染区域转移;另一方面,我国煤炭资源丰富,据第三次煤炭资源预测,垂深1000米以浅的资源总量为2.86万亿吨,垂深2000米以浅的资源总量为5.57万亿吨,发展煤制气项目可以利用我国丰富的煤炭资源缓解天然气市场供需形势,减少对外依存度,增加能源安全。
  后记:在盘点2014年天然气10大重大事件时,我们团队一致认为在2014年印象最深刻的是天然气市场消费放缓,增幅仅有个位数,这是近十年少有的情况。发生此情况,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天然气供应价格提高,抑制了需求,所以天然气价格机制令人关注。天然气需求放缓是与《能源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要求不相符的,如果不进行大的调整,目标难以实现,天然气作为最现实的清洁能源国家应该鼓励发展而且大发展,所以我们将《行动计划》列为首位。
  2014年从供应侧中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首先进入头绪的中俄东线天然气供气协议签订,此项目属于十年磨一剑的重大项目,世人瞩目。在这一年,中石化的青岛LNG接收站建成投产,三大石油公司实现进口LNG,中亚C线投产,强化了我国进口资源多元化。当然我国的“内功”提高不容忽视,龙王庙、元坝、荔湾气田相继投产,这些是我国天然气资源基础保障。在供应侧让人纠结的是煤制天然气,可以说这一年煤制气项目运行真得不顺,这还不是问题之关键,主要是煤制气何去何从,争议较大,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将其选入。页岩气在2014年进入商业化生产,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在业内也是热点,然而在是否将其列入10大事件中产生了较大的分歧,主要原因是尽管成绩突出,然而2014年不象2013年页岩气开创之年地位重要,同时其产量仅有10亿之多,没有实现规模生产,并且第三轮招标迟迟没有开展,国家也下调了2020年规划量,这些都让人生疑,因此琢磨再三没有选入。
  2014年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有影响的天然气政策,除了《能源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和天然气价格调整方案外,新奥进口LNG并且利用中石油江苏LNG接收站进行储存这一事件,体现了我国天然气两大政策的突破,一是民营企业实现了进口LNG,二是基础设施向第三方开放成为现实,这些举措对我国天然气发展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可以说是开创之举。